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界动态
学会党建
曹振明|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3-04 09:21:08     作者:本站编辑    

曹振明,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尤其是儒佛道思想与三教关系,兼涉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包括《张载思想研究》在内的著作多部(含与导师合作),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史学新秀奖”、西安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多项。


  【编者按】张载(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影响深远。2020年是横渠先生诞辰1000年,为纪念横渠先生,深入阐发横渠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当代意义,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中国哲学史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2020年年会”在陕西西安、宝鸡眉县举行。会议收到150余篇论文,学术成果丰富。经作者本人授权,本号刊发曹振明副教授撰写的综合性学术综述,以飨读者。



  宋明理学不仅代表儒学在先秦、汉唐儒学基础上的再次崛起,也代表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一。而在这一学术形态的建构历程中,作为“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无疑是启风气、定规模、开纲领的思想家,张载学说对于宋明理学各学派的思想,乃至对近现代中国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崛起与形成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020年恰逢张载诞辰1000周年,12月12日至13日,“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在陕西举行。此次会议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国哲学史学会、陕西省社科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山西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研究》《船山学刊》等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西安举行,第二阶段在张载故里眉县举行,期间还举行了眉县横渠书院开园仪式、西北大学关学研究成果发布会等纪念活动。本次会议主题为“民胞物与和合天下”,共收到论文150余篇,设置两场主旨论坛、十场分论坛进行论文宣讲。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张岂之,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俊民,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杨国荣,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安徽大学教授王国良、北京大学教授杨立华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汉学家海村惟一,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宗义通过视频发表了大会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围绕张载思想和关学学派的历史地位、关学文献整理、关学精神诠释、关学的现代价值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总体而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聚焦主题和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01 张载思想及关学文献的解读与诠释


  张载所建构的关学思想体系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思辨性,其学说中的“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与会学者围绕关学文献(《西铭》和“横渠四句”等)和张载的思想范畴(“太虚即气”、“天人合一”、“一物两体”、“穷理尽性”等),讨论和阐释了张载关学的哲学意蕴、理论意义及其历史地位,这也成为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


  首先,对于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论意义,清华大学陈来先生提出,“横渠四句”可以理解为: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生活幸福、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这是关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其次,对于张载的“气论”及其哲学与人生观,北京大学杨立华通过对有无、虚气、聚散、神等概念的分析,以此澄清对张载虚气问题的误解,并提供了讨论这一问题的文本证明。北京大学张学智通过辨析张载“性”“心”概念、陕西师范大学林乐昌通过阐发张载心学的“心-物”关系,安徽大学王国良通过梳理“太虚即气”本体论、“一物两体”辩证法等,对张载的哲学特性、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三,对于张载的“知论”及其认识论思想,中国社科院陈霞从知识论视域考察了张载思想中的天理与物理,指出其对于建构中国哲学知识论的理论价值。西北大学张茂泽阐发了张载以“参和”说为核心的中道思想,以“尽性成性”“德性所知”为核心的中道认识论。山东大学沈顺福则讨论了张载的“德性之知”与性通万物宇宙论之间的关系。第四,对于张载的“仁论”及其伦理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向世陵以“仁说”和“行仁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张载“仁术”思想与“仁政”实践的统一关系及其积极意义。亦有学者接续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的论题,从现象学视域、“德福一致”、圆善论等角度讨论张载的“德为福基、福为德致”等思想。第五,对于张载“礼学”及其社会政治思想,中国社科院刘丰从易学与礼学的逻辑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张载礼学思想的时措之宜、体用合一、理一分殊、知礼成性等深刻哲学意蕴。学者还从“道学”和“政术”、“学政不二”思想、祭祀之礼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张载解决北宋佛老盛行和积贫积弱双重危机的社会政治思想。


  此外,与会学者还关注到张载之学与宋代经学及佛道思想的交涉与互动,讨论了张载之学与《四书》、《易传》、《三礼》、《诗经》等宋代经学的关系,张载“以易为宗”的思想内涵和儒佛之辨的核心问题,以及张载对天文学、博物学、中医学的观察和探索等。


02 关学与宋明理学及其学派研究


  张载开创的关学学派不仅范导着陕西地域文化,亦深刻影响了宋明理学的格局和走向,成为地域学派全国化的典范。与会学者围绕张载在宋代理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关学在宋明理学中的定位、关学学派的流变和发展等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也是本次大会的又一重要论题。


  首先,对于张载思想的历史性定位,学者指出,不应把张载限定在关学文化,而要突显关学对主流思想的贡献。陕西师范大学丁为祥从体用双重世界的确立、“诚明两进”的为学进路、“以礼为教”的入手工夫等层面,阐述了张载哲学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贡献。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则阐述了张载在宋学史、理学史、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指出张载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其次,对于张载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与会学者认为,应依据儒学的普遍性和地域性的辩证关系,对比张载与二程、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异同及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徐仪明讨论了王夫之对张载“日远月近”、“地动”等天体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王夫之的继承改铸成就及其历史局限性。清华大学高海波以周敦颐、张载、二程为例,讨论了北宋理学家对普遍性的追求;西安交通大学钟治国对比了张载“民胞物与”与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思想的异同,西北大学郑熊则讨论了王夫之对张载“诚”说的继承与儒学发展的必然走向。第三,针对历史上对关学学理“合法性”的质疑,学者指出应当纠正“关学出于洛学”的说法,并关注张载与明清时代关学的内在传承关系。西北大学方光华、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等学者回顾了《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关学文库》(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重要关学文献的整理和编纂,并揭示了其中的学术思想观,厘清了“张载之后关学是否存续”这一关键问题。第四,对于关学及其学派发展流变的研究,与会学者围绕明清关中学者对关学学统与道统的继承与重构、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融摄、对近代新思想的接受与改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陕西师范大学许宁、湖北大学姚才刚、西北大学魏冬等学者对南大吉与关中王学、吕柟与关中礼学、冯从吾与关中朱子学的关系,以及张载对许孚远、张舜典、李二曲、张履祥、贺瑞麟、刘古愚等明清儒者的思想影响,刘光蕡、牛兆濂等人对关学的近代转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与研究。此外,学者还讨论了张载和关学对明清中国穆斯林经学的影响,以及张载思想在江户时期的日本和近现代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等。


03 关学思想的现代转化与当代开展


  张载及其关学思想是宋明理学和中国哲学的精华之一,应当加强对关学思想的经典诠释和现代转化,以此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体系,开启关学研究的新天地。与会学者围绕这一议题,对张载和关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关学思想的当代开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新意的讨论。


  首先,张载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张载思想对于当前形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指出,研究张载及关学学者的思想理论和历史贡献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最终则应当落实到“我们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这一重要问题上。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从“天道观与人道观的沟通”方面探讨了张载思想的现代价值,认为横渠四句内含理想意识与使命意识的统一,体现了普遍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志强指出,纪念张载的目的是为了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价值,进而让中华文明的德性光辉能够继往开来、持续照耀当下与未来。


  其次,张载“民胞物与”精神对构建人类共同体的社会理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西北政法大学赵馥洁指出,“民胞物与”是张载哲学的核心内容和终极关怀,并成为宋明以降儒家学者一致认同和共同追求的人生境界和社会理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兰州大学张美宏认为,张载通过确立“民胞物与”理想凸显了儒家的精神价值和积极的人生观思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周贇指出,张载建构了以“气缘”代替“血缘”关系、“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其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生而平等的人类共同体思想。


  第三,关学可以为当前的社会治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志强指出,应该从关学文献等传统经典的“制作之原”中发掘中华政教传统的治道理想和治术思维,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湖南大学陈力祥认为,“横渠四句”彰显了张载的核心为民、利民足民等民本政治伦理与和谐政治理想,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志宏认为,张载的天人关系思想,本质上是其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和起点。


  第四,应当构建中国哲学新的理论框架和关学研究的新范式。清华大学陈来先生通过回顾冯友兰、张岱年及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张载思想研究,反思了“哲学”和“中国哲学”在近代以来的理解,提出要以新的研究范式和哲学视野推动张载气论哲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西北大学袁志伟通过考察侯外庐及其学派的张载思想研究,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将是儒学研究创新性发展和关学思想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之路。


  此外,与会学者还对经史传统视阈下的经典诠释与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儒家《国语》《孟子》《中庸》《大学》《仪礼》《春秋繁露》,道家《老子》《文子》《庄子》,墨家《墨子》等经典文献,邵雍、朱熹、王阳明、罗钦顺、陈确、黄宗羲、曾国藩、谭嗣同等人的儒学思想,以及中国当代牟宗三、张岱年等人的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蜜林通过对元气、天气、人气、中和之气等范畴的分析,阐释了董仲舒气论思想的内涵。北京交通大学孔德立探讨了早期儒家内“仁”外“礼”的共同体结构和王道政治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构建新经济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意义。天津社会科学院张永路则阐释了《国语》中的“和实生物”思想,及其体现的早期生成论与“和生”原理。


  本次研讨会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哲学尤其是张载思想及关学研究的继承、诠释、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代繁荣。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既展现出文献整理的系统性、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也反映出继承、弘扬、创新中华文化的宗旨和追求,这对于完整呈现张载思想的丰富内涵、彰显关学精神、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儒学创新性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    浏览次数:473   【收藏本页